从2008年到现在的在五年时间里,中国市场的塑料设备销售额从34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494亿元,中国塑机市场已成为全球塑料机械行业重要的增长引擎。
然而,新迹象表明,进口塑机在中国市场上正遇到一些阻碍,国产机械正在大幅夺取国内市场的份额,这意味着,过分依赖中国市场的外国供应商可能会遇到麻烦。
首先,中国的注塑机进口额在 2010年达到了62亿元人民币的高点。但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,去年的进口额为54亿元人民币。与此同时,国产注塑机的出口额在逐步攀升,从2010年的 39亿元人民币增至去年的57亿元人民币。其次,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在注塑机进口下滑的同时,国产机械正在大幅夺取国内市场的份额。
在2008年的中国塑料机械市场总额中,进口和国产机器大致均分天下,其中进口占51%.但到了去年,这一局面有了显著的变化。外国产机械占比仅为 27%,而国产机器大幅增长,占比73%.这一巨大的变化在2009年开始显现,当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许多企业都缩减了对在华塑料加工厂的资本投 资。
"当时经济危机蔓延全球,消费骤减,人们开始认识到,既然有本土供应商,为何不尝试购买呢",中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商海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 荷尔玛佛朗兹Helmar Franz对本刊表示。"当时,问题在于,经济危机结束后,这些客户是否会重新回到原有供应商的怀抱。后来事实证明,他们没有这么做。"
他说:"这是中国塑料机械消费的一个转折点。大部分国内供应商突然间明白了,这是危机带来的绝佳机会。中国企业有望与进口机器平分秋色了。"
行业资深高管,例如德马格塑料机械宁波有限公司CEO Stephan Greif和塑机生产商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涛,都提到了以下两点,解释进口机器市场份额的下滑。
其一,跨国机械生产商在华建厂,以靠近市场并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。
这意味着,外国企业对中国塑机市场的实际影响力,要比27%这一貌似较低的进口数字要大得多。因为在华外资制造或组装的机器的核心技术目前仍来自国外。
其二,中国产设备本身正在日益提高质量,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。这是我在采访时,国内外企业共同提出的一个看法。
举例来说,在今年的韩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上,一些韩国企业表达了这样的看法。今年,中国注塑机生产商在该展会上的参展数量比以往大大增加。
中国塑料机械市场总值去年下滑了3.5%相当于18亿元人民币,至494亿元人民币。但一半以上的下滑来自进口设备,一些外国机械生产商也承认,中国作为出口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少。
在发布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行业2012年业绩时,德国塑料与橡胶机械协会指出,对中国以外的亚洲其他市场的兴趣日益增加。
"东南亚――尤其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――的销售额显著增长,而中国和印度的销售在下滑",该协会主席Ulrich Reifenh?user说。
对这些统计数字还有另外一种有启发性的看法。海天总结了中国行业数据、德国数据和其他资料,在3月发布了一项分析,显示在2007-2011年间,中国取代了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与橡胶机械生产地。
在2007年,德国以全球24.7%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,而中国排名第二,占比为15.9%.到2011年,数字发生大幅逆转:中国为30.5%,德国为22%.
排名第三、四、五位的意大利、美国和日本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均有所滑落。
发达国家的机械生产商很显然在技术上占据优势,而且拥有技术娴熟的劳动力。
举例来说,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商、奥地利的恩格尔控股公司称,中国仍是其在亚洲最大的市场,而且即便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,但对高技术机型的需求仍在继续攀升,因为中国塑料制品企业希望升级到效率更高的机械设备,以抵消国内劳动力薪资水平快速上涨的压力。
总体来看,这些数字确实显示出,全球塑机业正在发生大规模的转移。即便生产成本的上涨削弱了中国在较低端制造领域的总体竞争力,但在塑料制造方面,中国正在从低成本制造国家发展成为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出口机械。
展望未来,一些行业管理者也认为,将会出现一些集聚效应,为中国带来更大的推动力。现有的区域集群,比如宁波周边地区,上海苏州一线,以及珠三角,正 在进一步发展。问题是,这是否会推动进一步的发展和更多的本地创新,经过积累后,形成可与全球顶尖的资本设备生产地相抗衡的高端制造中心。
从行业演变角度来看,20年前的日本无疑拥有天下无敌的制造业,在当时名噪一时。而今天的中国面临着独有的挑战,比如对出口过于依赖,以及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推动增长。
最近五年来,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,因此我们有理由期盼未来五年会带来更多令人惊喜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