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塑汇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,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
专注注塑工厂降本增效改善:杨建宏
注塑汇
今天视频很长,但很有价值。这个塑料件是空调的电控盒,按照你刚才生产的时候只有一个问题,但是解决他却经历了六阶段调整方案,那叫荡气回肠,精彩迭出。下面详细说说,这个产品实际上有三个特点。
第一是材料阻燃ABS,这种材料很脆很硬,韧性很差。
第二个特点是产品结构很深,将近200MM。第三是深腔的拔模斜度很小,不到1度,二和三造成的结果就是产品对磨仁的包裹力很强,脱模阻力很大。
最开始产品的模具设计是直流道,直流道的根部很粗,就在这个部位有一个缩出来的空洞。
这是第一个问题,看起来不大,为了去掉这个空洞简单,我们就加保压时间,而且是长的保压时间,是最初始的一阶段工艺。
但下面问题来了,这个模具的顶针采取了边缘扁顶针设计,七根扁顶针,上述工艺导致产品密度增加,脱模困难,阻燃ABS又很脆不变形,所以当时情况是顶出困难,七根扁的针啪一次全断了,那怎么解决?
下面惊心动魄、荡气回肠的六阶段注塑调整正式开始。
第一阶段打脱模剂似乎解决了,但是效率低。同时产品表面效果很差,不良率高,这不是最优。
第二阶段顶针断,就慢慢的顶,经过多次测试,用两段顶出参数,第一段非常慢,压力足够低。后来压力调到了15兆帕,速度降到3%,顶出距离5MM之后再加速,居然成功了,连续一天都没有断顶针。但这个方法效率低终究不是好的选择,所以只是一个临时对策。
第三阶段既然去浇口空洞要加保压,导致产品密度增加,顶出困难,那我就减少这个产品密度就可以了。
比如用间歇保压法,第一段用低压让产品凉一段时间再保压二,思路很好,但实施起来发现有个问题,就是保压一长时间导致了产品冷却是好事,但同时料头也冷的差不多了,那保压二保不进去怎么办?
经过商讨,我们决定把直流道的长度剪短,就是改模具,把模具浇口套做短做深。
后来发现情况有所缓解,但是还有断顶针这种情况,所以不得已一阶段方案、二阶段方案混用,也就是说顶出慢+浇口套缩短+间歇保压法,怎么看都不是很好的方案。
第四阶段经过苦思冥想,后来我又想出一个精妙的工艺参数,一个冷招。我都不知道怎么叫,我们就叫它倒流法吧。
我们知道直流道的浇口封闭时间很长,当保压结束以后,溶胶开始之前增加抽胶,减小喷嘴处的压力。
这时候型腔压力高,喷嘴压力低,胶会产生一个倒流,倒流的胶把浇口这个洞填上,后来试验很成功。倒流法就是保压压力高,但是时间短+抽胶+溶胶前的冷却时间,这三者结合就可以了。
最后型腔压力也不高,顶出速度也很快,空洞也没有了,很完美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制作方法很精妙,工艺范围有点狭窄。
比如说保压应该是1.8秒,但是你稍微长了0.5秒,那可能就出问题。所以生产中需要很冷静的对策,对技术能力要求很高,而实际上能灵活运用的人也很少,所以不作为量产推荐。
第五阶段就改模具,做模内切,但后来也失败了,因为这个浇口在平面上要切平,模内切刀位置不好放,所以方案失败。
第六阶段那就只能改热流道了,一直到现在。那你可能会问,热流道的方案很容易想到,为什么最后才想起来?这个事如果很简单的话,就不会到第六阶段,而在第一阶段就实施了。
主要原因是材料,因为阻燃ABS他有一个很负面的影响,就是容易产生黑点杂质,很难清理,非常容易产生,而热流道加阻燃ABS的又是白色的产品,那就非常容易产生黑点杂质,简直是极端容易产生并且难清理,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浪费。
但是为了生产稳定,技术条件稳定,最后的方案还是热流道取代直流道,这就是简单的这个电控盒,用了六阶段处理过程,我讲明白了吗?
注塑生产它的改善不是寻求最优解,而是寻求最不坏的解,工艺参数作为成本最低的方法,肯定要优先应用。有个老板说了句话很精辟,我花了最贵的的价格买了最好的料,最好的机、最好的模具,要你调机干嘛?
这句话精辟之处只有两点,第一个,什么都好了,调机很容易就不用调机了。第二,什么都好了,成本那么贵,那企业赔钱关门了,你调什么机?
所以在未来,只要老板不是人傻钱多,什么贵买什么,注塑工艺的调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,因为你离不开他。